技術文獻
技術文獻
免疫組化技術是一種綜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態、機能和代謝密切結合為一體的研究和檢測技術。在原位檢測出病原的同時,還能觀察到組織病變與該病原的關系,確認受染細胞類型,從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
免疫酶組化技術是通過共價鍵將酶連接在抗體上,制成酶標抗體,再借酶對底物的特異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產物或具有一定電子密度的顆粒,于普通顯微鏡或電鏡下進行細胞表面及細胞內各種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據酶標記的部位可將其分為直接法(一步法)、間接法(二步法)、橋聯法(多步法)等,用于標記的抗體可以是用免疫動物制備的多克隆抗體或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最好是特異性強的高效價的單克隆抗體。直接法是將酶直接標記在第一抗體上,間接法是將酶標記在第二抗體上,檢測組織細胞內的特定抗原物質。目前通常選用免疫酶組化間接染色法。
那么,顯色常用的酶為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常用的顯色底物為DAB(3,3’-二氨基聯苯胺),偶爾用AEC(3-氨基-9-乙基咔唑)。堿性磷酸酶(AP或AKP)也是目前免疫診斷試劑最常用的標記酶之一,穩定性好、靈敏度高。免疫組化技術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尤其在腫瘤病理診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特異性抗體標記,可以準確區分腫瘤細胞的來源和分化程度,例如利用細胞角蛋白(CK)標記上皮源性腫瘤,波形蛋白(Vimentin)標記間葉組織腫瘤。在神經病理學領域,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能特異性顯示星形膠質細胞,而突觸素(Syn)則可用于突觸前末梢的定位研究。
此外,免疫組化技術還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檢測。例如,針對EB病毒潛伏膜蛋白(LMP-1)的免疫組化染色可輔助診斷鼻咽癌,而針對HPV(人乳頭瘤病毒)的免疫標記則有助于宮頸病變的鑒別診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通過檢測組織中免疫復合物的沉積(如IgG、IgM、補體C3等),可以輔助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
隨著技術的進步,多重免疫熒光染色(Multiplex Immunofluorescence)逐漸成為研究熱點。該方法通過不同熒光標記的抗體同時檢測多種抗原,結合高分辨率共聚焦顯微鏡,可在同一組織切片上實現多靶點共定位分析,為腫瘤微環境、免疫細胞浸潤等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圖像分析技術的發展,免疫組化結果的判讀將更加標準化和高效化,進一步推動精準醫療的實現。
- 上一條:永生化細胞的應用領域
- 下一條:組織線粒體蛋白提取試劑盒實驗原理